沪苏交界处如何共治?调研把问题转化为成效
2023-05-25 04:27:12 来源:上海嘉定
在友邻农场附近,一个共建的小微网格党群服务点正在改造中。以此为基础,嘉定区外冈镇葛隆村与太仓市城厢镇新农村将探索乡村振兴更深层面的交流和合作。这是今年以来,外冈镇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过程中,将“问题清单”转化为“成效清单”的缩影。
回应需求 打造“换地代管”模式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葛隆村与新农村在省界存在大量农田,但因省界划分及沪苏通铁路贯穿,双方农田被切割为多个零散小块。在嘉昆太“同圈党建”的大背景下,双方深化两地合作,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把涉及的零散农田相互交换,化零为整,打造“换地代管”模式。
实际上,新模式的推出,来源于深入一线调研,听取群众呼声和需求的结果。葛隆村村委会农业条线的工作人员经常在田头穿行,在一次次的走访调研过程中,用实际行动排解民忧。
葛隆村农户张国庆曾向村委会反映,去田间劳动,出行不方便且距离长,需要绕过铁路实施耕种。农用机器进入田间、倒个垃圾等小事情也会和隔壁村牵扯些不愉快。
“在大量调研和听取群众呼声的基础上,围绕提升土地利用率、投入产出比以及农民幸福感的目标,我们推出了‘换地代管’模式。”葛隆村党总支副书记高志刚表示,规整的农田便于机械作业,让耕种更简化,双方农民充分的经验交流让产量更优化,同时省界完整的自然田园风貌让环境更美化。
“换地代管”模式能顺利而快速落地,源自葛隆村和新农村历来良好的合作交流机制。双方自“一河一园”整治开始,就建立了深厚友谊,再到“大上海保卫战”期间,新农村帮助葛隆农场主代耕农田,“友邻党建”的效应逐步扩大,都为后续的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实地调研 推动区域化乡村振兴由点及面
前不久,“美好社区 先锋行动”项目对接座谈会在外冈镇葛隆村召开。复旦大学专家团队、区委组织部以及外冈镇党群办、葛隆村、太仓新农村相关负责人参加。
在经过实地考察之后,复旦大学专家团队成员王琳提出,葛隆村有着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两地又有一定的合作基础,葛隆村由点及面的区域化乡村振兴大有可为,下一步要深入开展调研,形成党建引领下的区域化乡村振兴框架。
外冈镇党委委员朱琤宇表示,希望能在此次项目打造过程中,充分发挥复旦大学团队专业优势,通过上下联动、条块结合、政学合作等,构建常态长效化共建共享格局,深化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良好局面,绘就“颜值”“内涵”兼具,具有区域影响力的乡村振兴新图景,进一步提升区域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调研组希望我们从‘换地代管’这个项目拓展到双方全方位合作的乡村振兴层面上来。两个村联手发展、优势互补,形成一个乡村共同体。”高志刚表示,“他们把葛隆村现有的资源排摸、梳理清楚后,将帮我们指出乡村振兴的方向,并建立可行的大框架。”
建议在逐步落实,友邻农场附近共建的小微网格党群服务点正在改造中,预计会在今年6月启用。“围绕小微网格星级体系,我们计划将该服务点打造成嘉太交界农村的小微网格党建示范点。”高志刚表示,“以这个阵地为连接点,结合两村的党建特色工作形成嘉太城界治理的党建示范带,成为两村乡村振兴深度合作的支撑点。”
全面扎实推进调查研究工作
5月5日,嘉定区大兴调查研究工作启动会举行,对全区大兴调查研究进行部署推进。区委研究制定了《嘉定区大兴调查研究的实施方案》,同步细化了任务清单,形成12个方面调研内容、7个调研步骤、9条工作要求。
快速响应号召,外冈镇班子成员上报了15个调研计划,涵盖产业、社会治理、乡村振兴等各方面,并将通过问卷调查法、实地查看、座谈交流、案例研究法等方法,更加全面、准确、深入了解真实情况,掌握一手资料,做到有的放矢,如《以经济小区高质量发展推动全镇产业发展能级提升》《冈镇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思考》《跨区域协作降低发案率 提升平安建设安全感满意度》《外冈镇数字化无人农场建设》等。
《探索乡村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以外冈镇葛隆村为例》调研课题负责人、镇党委副书记蔡丽琴在课题中提到,将从新型乡村党建对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以及嘉昆太长三角一体化毗邻党建建设的影响6个主攻方向进行调查研究,时间从4月持续到10月。
蔡丽琴表示,对调研中反映和发现的问题,逐一梳理形成问题清单、责任清单、任务清单,逐一列出解决措施、责任单位、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对短期能够解决的,立行立改、马上就办。由于各项调研直奔问题,一条从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再到解决问题的闭环也由此形成。可以预见,随着各项工作持续深入展开,调查研究这一解决问题的“传家宝”,将成为推动外冈镇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竭动能。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