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一梦 我的律师生涯
2023-08-30 11:17:00 来源:《中国律师》杂志
以前我对律师的了解并不深入,直到上了大学受到专业法学教育后,才真正知道,捍卫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推动法治国家建设,是律师的职责与使命。也是从那时起,我的心里埋下了一颗成为律师的种子。
(相关资料图)
大学毕业后,我从事了计算机工作,规律且平淡地生活了几年后,因为机缘巧合,心里做律师的种子再次萌发,成为我心底的渴望。对于我放弃有稳定收入的计算机行业转行做律师,起初家人和朋友并不理解,因为挑战全国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面对质疑,对法律专业的热爱让我下定“万折必东不回头”的决心,心怀“赴百仞之谷而不惧”的勇气,毅然离开了“数码广场”,而后自习室里多了一个披星戴月的法律职业资格备考者。“衣带渐宽终不悔”,经过那段刻苦学习的日子,我终于通过考试,获得了法律职业资格。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律师的代名词可能是自由职业、光鲜亮丽,实际上律师执业起步很难,前期的三至五年要耐得住寂寞,需要不断地积累、坚持并不断提升,如此才能成长为一名好律师。
2010年初我开始在律所实习,经过指导老师的耐心指导和严格训练,2011年起开始独立执业。执业初期没有案源也没有经济来源,但我并不后悔自己的选择,苦思解决之道,坚持做讲座、写文章、做咨询,努力拓展业务。跌跌撞撞一路走来,相信付出终有回报。
2014年底,我加入北京盈科(天津)律师事务所,在此开阔了视野,逐渐提升对于全国律师行业发展的认知。之后,我选择主攻刑事犯罪辩护领域,开始了我的刑辩律师生涯。
时光不负追梦人,在先后代理了上百起刑事案件后,我的律师职业生涯渐入佳境,先后组建了刑事辩护团队和政府行政、公司商事纠纷解决团队;专业上也得到进一步提升,我参加了北京大学法学院和北京师范大学刑事合规高端培训等,积极开展法学理论和诉讼实务研究,参与编写法律专业书籍,承办的涉及侵犯政府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案件被天津高院收录为指导案例等。
团队代理的每一起案件,我都始终坚持“踏石留印,抓铁留痕”的工作原则,不断地总结、复盘和提升,努力掌握“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拨云见日,洞察本质”的本领。对每一个案子的专注、投入和对法律的由衷热爱,支撑着我不断精进业务、维护好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讲党性,讲政治,有温度,有热情,懂专业,爱行业,是我加入律师行业后一直坚守的信条。
我努力让自己做有意义的事和对社会有贡献的律师。办案之余,怀着回报社会的满腔热情,我开启了公益之旅。每年为养老院的孤寡老人们捐款捐物;为培智学校百名学生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带孩子们参观滨海新区奥林匹克公园,购买孩子们制作的工艺作品,并为学校师生捐款捐物;不远千里到甘肃陇南偏远山区法律援助残疾女孩;资助青海、新疆儿童和藏区生活困难的孩子;资助动物保护活动;请贫困地区10多名师生来津参观律师事务所、观摩模拟法庭;疫情期间捐款捐物、同心抗疫、为企业复工复产提供法律帮扶……
除了律师工作,我还是一名人民调解员。“巧调解,止纷争,家和万事兴”是我参与调解的初衷,坚持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是我的工作原则。以此为基准,我常年参与公益调解和公益案件代理。
2014年至今,我坚持在天津电视台科教频道《二哥说事》节目做公益法律调解,无论多忙我都要参与节目录制,用专业化解矛盾纠纷,同时进行普法宣传。因调解经验丰富,我被推荐参与中央电视台《小区大事》节目做调解嘉宾律师。2021年底,我参与录制了视频歌曲《人民调解员之歌》,感受调解背后的暖人故事。2018年起,参加央视社会与法频道《律师来了》,前往甘肃、辽宁、山西、河北等地参与公益案件代理,尽我所能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调解工作是个体力活,需要连续和矛盾各方不断沟通,有时候上门调解还会吃到“闭门羹”,不被当事人理解。尽管如此,我仍乐此不疲,调解成功、纠纷解决时的成就感和看到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喜悦,一切烦恼都抛在了脑后。
作为人民调解员,我想让每一次调解,每一次公益案件代理都成为一堂生动的普法宣传课、一场暖心的围炉夜话,我想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法律的力量和互助的温度。
【作者:付金彪 北京盈科(天津)律师事务所】
标签: